WFU

網站頁籤

2021年2月13日 星期六

不只是耳悶,聽力可能正在消失


作者:林岱樓





接近年末時刻,準備迎接農曆新年的團圓時刻,我的門診似乎沒有那麼開心.....

一位年紀稍長的女士隨著燈號響起,走進診間,訴說著這兩天左側耳悶不適,還有點頭暈的感覺,耳道有些障礙物,清除之後,女士覺得比較舒服之後,依照慣例安排了聽力檢測,並且繼續未完的門診。

下一位進來的是一位年輕的女士,巧得是,也是覺得左耳耳悶不舒服,大約持續一個星期,有去地區診所諮詢,但似乎沒有甚麼改善,初步的檢查也沒有太多異樣,先來個聽力檢測再看看狀況好了。




這位約25-26歲女士的聽力圖中,可以看到,治療前的聽力圖中,左耳的低頻聽力有落到中度聽損的區域,而右耳的聽力接落在正常區域,兩側有很大的差異,患者也相當符合突發性聽障的333定義:

單側耳聽力缺損3天之內,3個以上的連續頻率,有大於30分貝聽閾值的感音性神經性聽力損失。


但是要注意的是,如果未完全符合定義,臨床上還是會依據醫師的經驗判斷給予適度的治療。




而另一位年紀大概60歲左右的女士,聽力圖如上,她的狀況看起來更差了一點,高頻聽力甚至進入到極重度區域,且合併有暈眩的症狀,當下門診我就告知可能預後會比較差一點,但是後來治療成效還不錯,可惜的是高頻聽力的恢復不佳,但至少我們搶救回了日常使用較多的中低頻區,希望之後還能繼續進步。

突發性聽力障礙

原因

大部分病例皆為不明病因,目前臨床上約占90%
其他較為可能的病因如下
1. 身體狀態:長期工作及精神的壓力、重大手術等
2. 病毒感染:感冒、腺病毒、巨大細胞病毒、腮腺炎、麻疹等
3. 血液循環:血管痙攣(供應內耳的血管)、血栓症、血管炎等
4. 系統性病變:糖尿病、甲狀腺功能異常、多發性硬化症、自體免疫性疾病、腎病變等
5. 腫瘤:聽神經瘤或小腦與橋腦間有腫瘤
6. 內耳結構問題:如外傷、運動、車禍、飛行、潛水等
7. 藥物:化療藥物或是某些抗生素

治療

目前科學期刊的主流及實證治療是確診之後,盡快在短時間內給予大量的類固醇,然後根據患者的狀況不同作一些藥物上的調整與搭配。另一個近期比較覺得有實證效果的是高壓氧治療,也有一定的成效,不過這項治療需自費,並要到特定的醫院才有設置。

臨床經驗中,越晚接受治療、年齡越大、聽損越嚴重、甚至合併頭暈耳鳴及其他慢性病等,都是會造成恢復不佳的可能性。即使盡早接受治療,完全恢復的人約占1/3、部分恢復也是1/3,另外仍有1/3的患者恢復不佳,不過還是要盡力去搶救聽力,聽力的好壞對社交、工作及生活品質的影響是相當巨大

提醒

突發性聽力障礙大多是單側為主,所以如果發現自己或朋友有單側耳聽覺比較不好、或是耳悶、耳鳴及輕度眩暈的症狀,還是要到醫院找相關科別的醫師作諮詢,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。

想到門診諮詢